2008年2月20日星期三
宝宝的“湿疹”竟是梅毒
一日,某地渔民刘家,人声鼎沸,鞭炮声、欢笑声、喝酒划拳声不绝于耳,原来刘的独生子今天过100天,亲朋好友都来为他祝贺。在某医院当护士的小朱是刘的表妹,又是刘的老同学,今天也特地赶来祝贺。谁知刘妻一脸愁容地告诉小朱:“宝宝最近得了湿疹总不好,后脑勺和屁股上有烂的地方。”“湿疹是什么样的?”小朱问。“开始是起红色小丘疹,很快就成水疱,疱破了就形成糜烂面。几次到人民医院小儿科检查,都说是湿疹、脓疱疮,用了许多药,不见好。老人说是上火了,消化不好,得吃点清火药,于是我不但给他吃,自己也吃,因为我喂奶呀,结果还是不行,好像疹子越来越多,都2个多月了,真急死我了!”说着,刘妻流下了眼泪。
第二天,小朱陪刘氏夫妇抱着宝宝到县医院皮肤科找了张医生,张医生检查发现宝宝较瘦弱,发育不良,疹子有点像梅毒疹,追问既往史得知其是早产儿。便问刘妻得过什么病,答曰:“没得过。”又问刘,刘告诉医生,一年前他的龟头上曾经长过疮,听人介绍,自行购买了一盒红霉素吃,还没吃完就好了。张医生认为应排除一下梅毒,便让他们全家3人抽血化验,结果证实,宝宝得的是“胎传梅毒”,刘氏夫妇是“潜伏梅毒”。宝宝的梅毒就是从其母亲那里传来的。后经正规治疗,宝宝很快痊愈了。
据全国性病麻风病控制中心报告,近年来我国梅毒疫情不断上升,2000年有26个省市报告胎传梅毒468例,比1999年增加30.4%,是梅毒病例中增幅最大者。专家们认为,胎传梅毒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只要及时、彻底治愈感染了梅毒的孕妇,就可以防止梅毒儿的出现。但有些地区孕产妇梅毒防治工作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据全国24个性病监测点2000年报告,孕妇人群梅毒感染率比1999年有较大增长。这反映出性病防治中的一些问题,例如:一些地区婚前、产前、围产期未做梅毒检查,使患有梅毒的孕妇没有及时被发现和得到彻底治疗。
有的梅毒患者治疗不正规,转为潜伏梅毒,虽然没有皮疹等临床表现,但可传染他人,包括自己的配偶和下一代。
有的省市调查发现,规范治疗梅毒的比例约占半数左右,有1/3的病例是用水剂青霉素治疗(正规治疗应用长效青霉毒),为今后复发,转为潜伏梅毒、晚期梅毒留下了隐患。
鉴于梅毒对人民健康及子孙后代危害较大,专家强调,治疗梅毒必须早期、足量、规则。由于梅毒误诊病例多发生在基层、非正规医疗单位,因此应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性病专业培训。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标签
- 艾滋病 (65)
- 艾滋病毒 (5)
- 爱滋病 (1)
- 安全套 (1)
- 白带 (2)
- 膀胱 (11)
- 膀胱炎 (6)
- 包皮 (12)
- 北京 (2)
- 标本 (1)
- 病毒 (20)
- 病人 (2)
- 病原体 (6)
- 部位 (4)
- 超声 (4)
- 车前子 (2)
- 处方 (2)
- 窗口 (1)
- 醋酸 (2)
- 大青叶 (2)
- 带毒者 (1)
- 滴虫 (3)
- 发病率 (2)
- 发生 (2)
- 肺泡 (1)
- 分泌物 (9)
- 疯牛病 (1)
- 妇女 (4)
- 附睾 (19)
- 杆菌 (4)
- 感染率 (3)
- 睾丸 (4)
- 膏剂 (1)
- 宫颈 (2)
- 股癣 (1)
- 瓜葛 (2)
- 龟头 (32)
- 国家 (2)
- 赫斯 (1)
- 红斑 (1)
- 患处 (5)
- 患者 (6)
- 黄柏 (1)
- 磺胺 (1)
- 机会 (1)
- 基因 (1)
- 激光 (2)
- 几内亚比绍 (1)
- 尖锐湿疣 (89)
- 结核病 (2)
- 精囊 (4)
- 精子 (1)
- 静脉注射 (1)
- 局部 (4)
- 菌落 (1)
- 菌丝 (1)
- 抗体 (4)
- 苦参 (2)
- 溃疡 (3)
- 例数 (1)
- 疗程 (2)
- 疗法 (3)
- 淋巴结 (5)
- 淋巴细胞 (1)
- 淋巴腺 (1)
- 淋病 (44)
- 螺旋体 (3)
- 洛杉矶 (1)
- 妈妈 (1)
- 马齿苋 (2)
- 梅毒 (67)
- 美国 (1)
- 咪唑 (1)
- 泌尿系 (14)
- 免疫 (4)
- 耐药性 (2)
- 男性 (2)
- 念珠 (4)
- 尿道 (62)
- 尿道炎 (36)
- 尿频 (1)
- 尿液 (1)
- 女性 (1)
- 疟疾 (2)
- 疱疹 (15)
- 盆浴 (1)
- 皮肤 (1)
- 气血 (2)
- 前列腺 (2)
- 前列腺炎 (3)
- 潜伏期 (3)
- 青霉素 (12)
- 清热解毒 (1)
- 庆大霉素 (3)
- 穹窿 (1)
- 丘疹 (2)
- 球蛋白 (1)
- 球菌 (2)
- 区别 (2)
- 缺陷 (1)
- 人体 (2)
- 肉芽肿 (4)
- 乳头 (2)
- 软膏 (1)
- 神经 (1)
- 神经痛 (2)
- 肾小球 (2)
- 肾盂 (14)
- 生殖器 (8)
- 湿疣 (12)
- 试剂 (1)
- 输尿管 (2)
- 双球菌 (1)
- 死亡率 (1)
- 胎儿 (1)
- 体内 (2)
- 同性恋 (1)
- 头孢 (2)
- 涂片 (2)
- 土茯苓 (1)
- 土霉素 (4)
- 外阴 (8)
- 微波 (2)
- 我国 (1)
- 卧具 (1)
- 乌鲁木齐 (1)
- 乌药 (2)
- 细胞 (6)
- 细胞核 (2)
- 细菌 (5)
- 下疳 (10)
- 消毒剂 (3)
- 校花 (1)
- 性病 (41)
- 性关系 (1)
- 性生活 (2)
- 性行为 (1)
- 性征 (1)
- 胸腺 (2)
- 血清 (1)
- 血液 (1)
- 牙根 (1)
- 眼病 (1)
- 阳气 (1)
- 阳性 (1)
- 腰痛 (1)
- 药物 (3)
- 衣原体 (19)
- 医生 (1)
- 医务人员 (1)
- 疫苗 (3)
- 阴部 (1)
- 阴道 (6)
- 阴茎 (1)
- 阴囊 (1)
- 阴虱 (5)
- 月经 (2)
- 泽泻 (2)
- 粘膜 (5)
- 占位性 (1)
- 针灸 (1)
- 症状 (15)
- 支原体 (5)
- 直肠 (3)
- 注射器 (2)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