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8日星期二
梅毒原系“舶来品”
有的医史学家认为,梅毒在我国至少存在千年以上。主要依据是唐代的医学家及医学着作家孙思邈(581~682年)在《千金翼方》中提到的妒精疮。该种疾病列在杂病的名录之下。在《阴病篇》一章中论述道:“丈夫在阴头下,女人在玉门内,似疳疮作臼,蚀之大痛”。定义比较简单,将它认作是单纯男女性器官的疾病。应该指出,孙思邈所称之为“妒精疮”的疾病,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梅毒”,实际是现今较为常见的软下疳(也是一种经典性性病)。它的发病症状和感染部位,与一期梅毒大同小异,且常常是与之合并感染的。软下疳的病原体是杜克雷嗜血杆菌,和梅毒的病原体梅毒螺旋体是有显着区别的,治疗上也远没有梅毒复杂。同时,流传的医书中所着甚少,正说明中国历史上梅毒流传不多。
医史学家们经过研究和考证后认为,梅毒在欧亚大陆的历史上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真正意义的梅毒来自于美洲大陆。着名的航海家哥伦布在航海上的业绩是人人知晓的,但同时,至少有两种恶绩是一般人所不知的,这就是现在流行于全世界的吸烟与梅毒。1492年,当哥伦布的船队驶向美洲新大陆的时候,当地土着人群中,梅毒流行正凶,烟草也抽得正酣。1493年,哥伦布率船队胜利返航,得意洋洋的水手们在向欧洲展示他们所从未见过的烟草时,同时也把梅毒悄悄地馈赠给欧洲。于是,梅毒便在西班牙和法国两国的港口城市首先流行开来,几年之间,便蔓延到整个欧洲。
医史学家们认为,亚洲国家的梅毒传播,源头便是欧洲的流行。这大约是在15世纪的末几年。欧洲商船队先是把梅毒带进了印度,然后,祸水东渐,经数年之过程,在我国广东登陆。
李时珍(1518~1593)是我国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他在《本草纲目》第18卷中认为,梅毒在我国的流行次序是“自南而北,遍及海宇”。“南来”的梅毒对近世影响颇深。他说,杨梅疮“古方不载,亦无病者”,“近时(《本草纲目》1552年始修,1578年完稿)起于岭南(泛指广州地区),传及四方”,“风土卑炎,岚瘴熏蒸,饮淡辛热,男女淫猥,湿热之邪积蓄既深,发为毒疮”,“互相传染”,皆“淫邪之人病之”。李时珍把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传播途径,临床表现,易感人群等,定义得十分准确。他认定,梅毒一定是行为不端者所独有的传染病。当然,他不可能像西医学那样,在显微镜下发现致病菌梅毒螺旋体,然而,这已经是那个时候对梅毒最为精辟的描写了。这番论述,和现代关于梅毒流行病学研究基本合拍。
现今梅毒的传播,已不像400年前那样,从欧洲传至亚洲须4~5年的时间,而是在几小时之间,便可由旅游者把病菌从地球的这一头,迅速带到地球的另外一头。
梅毒本世纪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情况,在青霉素发明以前,一直未能得到较好的治疗和控制。作为过去和现在治疗的首选王牌药物,青霉素可谓是梅毒的克星。由于它的广泛使用,在50~7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梅毒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在80年代以来性病流行趋势猛增的情况下,梅毒也只排在第四五位。世界超级瘟疫艾滋病的诞生,更冲淡了人们对梅毒的重视程度。应当指出,青霉素对梅毒的特效治疗,绝对难以抵挡不良生活方式(如卖淫、嫖娼和性乱)对这头恶兽的纵容。
谈到关于梅毒的论着,不能不提到明人陈司成在1623年(天启三年)所着的《霉疮秘录》。尽管它只有一卷本,但它是我国及世界第一部完整论述梅毒的专着。陈司成曾在福建、广东一带行医,目睹内外豪商阔客在商埠口岸等大城市嫖娼宿妓等恶习,而许多患者“形损骨销,口鼻俱废”的惨况更使他触目惊心。他深切地认识到该病“传染妻孥”的危害后果,乃“发继先父遗书”,“检索各家秘授”,并积20余年临床治疗之经验,写成此书。书中指出,本病主要通过性交传染,因“狎邪青楼”即嫖娼宿妓而染。该书又说:“迩来世薄人妄,沉匿花柳者众”,一旦沾染有“毒”妓女,淫火交炽,“毒气乘虚而袭”,致使染病。最后“或传于妻妾,或传于姣童”。你看,几句话概括了整个传染病病史。文中也谈到无辜感染者的问题:有的人并未娼淫,却亦得此病,乃是因为梅毒“或中患者毒气,薰蒸而成”(非性接触感染);“或祖及父(母)遗毒相传”(隔代遗传和先天梅毒);还说该症不只是交媾相传,“禀薄”(免疫能力低下)之人,“或入厕(座便),或与患者接触,偶中毒气,或即病,或不即病,而惨痛周身,或不作痛而传于内室,或内室无恙而移患于子女甥孙者”,等等。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nbsp;nbsp;1nbsp;nbsp;2nbsp;nbsp;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标签
- 艾滋病 (65)
- 艾滋病毒 (5)
- 爱滋病 (1)
- 安全套 (1)
- 白带 (2)
- 膀胱 (11)
- 膀胱炎 (6)
- 包皮 (12)
- 北京 (2)
- 标本 (1)
- 病毒 (20)
- 病人 (2)
- 病原体 (6)
- 部位 (4)
- 超声 (4)
- 车前子 (2)
- 处方 (2)
- 窗口 (1)
- 醋酸 (2)
- 大青叶 (2)
- 带毒者 (1)
- 滴虫 (3)
- 发病率 (2)
- 发生 (2)
- 肺泡 (1)
- 分泌物 (9)
- 疯牛病 (1)
- 妇女 (4)
- 附睾 (19)
- 杆菌 (4)
- 感染率 (3)
- 睾丸 (4)
- 膏剂 (1)
- 宫颈 (2)
- 股癣 (1)
- 瓜葛 (2)
- 龟头 (32)
- 国家 (2)
- 赫斯 (1)
- 红斑 (1)
- 患处 (5)
- 患者 (6)
- 黄柏 (1)
- 磺胺 (1)
- 机会 (1)
- 基因 (1)
- 激光 (2)
- 几内亚比绍 (1)
- 尖锐湿疣 (89)
- 结核病 (2)
- 精囊 (4)
- 精子 (1)
- 静脉注射 (1)
- 局部 (4)
- 菌落 (1)
- 菌丝 (1)
- 抗体 (4)
- 苦参 (2)
- 溃疡 (3)
- 例数 (1)
- 疗程 (2)
- 疗法 (3)
- 淋巴结 (5)
- 淋巴细胞 (1)
- 淋巴腺 (1)
- 淋病 (44)
- 螺旋体 (3)
- 洛杉矶 (1)
- 妈妈 (1)
- 马齿苋 (2)
- 梅毒 (67)
- 美国 (1)
- 咪唑 (1)
- 泌尿系 (14)
- 免疫 (4)
- 耐药性 (2)
- 男性 (2)
- 念珠 (4)
- 尿道 (62)
- 尿道炎 (36)
- 尿频 (1)
- 尿液 (1)
- 女性 (1)
- 疟疾 (2)
- 疱疹 (15)
- 盆浴 (1)
- 皮肤 (1)
- 气血 (2)
- 前列腺 (2)
- 前列腺炎 (3)
- 潜伏期 (3)
- 青霉素 (12)
- 清热解毒 (1)
- 庆大霉素 (3)
- 穹窿 (1)
- 丘疹 (2)
- 球蛋白 (1)
- 球菌 (2)
- 区别 (2)
- 缺陷 (1)
- 人体 (2)
- 肉芽肿 (4)
- 乳头 (2)
- 软膏 (1)
- 神经 (1)
- 神经痛 (2)
- 肾小球 (2)
- 肾盂 (14)
- 生殖器 (8)
- 湿疣 (12)
- 试剂 (1)
- 输尿管 (2)
- 双球菌 (1)
- 死亡率 (1)
- 胎儿 (1)
- 体内 (2)
- 同性恋 (1)
- 头孢 (2)
- 涂片 (2)
- 土茯苓 (1)
- 土霉素 (4)
- 外阴 (8)
- 微波 (2)
- 我国 (1)
- 卧具 (1)
- 乌鲁木齐 (1)
- 乌药 (2)
- 细胞 (6)
- 细胞核 (2)
- 细菌 (5)
- 下疳 (10)
- 消毒剂 (3)
- 校花 (1)
- 性病 (41)
- 性关系 (1)
- 性生活 (2)
- 性行为 (1)
- 性征 (1)
- 胸腺 (2)
- 血清 (1)
- 血液 (1)
- 牙根 (1)
- 眼病 (1)
- 阳气 (1)
- 阳性 (1)
- 腰痛 (1)
- 药物 (3)
- 衣原体 (19)
- 医生 (1)
- 医务人员 (1)
- 疫苗 (3)
- 阴部 (1)
- 阴道 (6)
- 阴茎 (1)
- 阴囊 (1)
- 阴虱 (5)
- 月经 (2)
- 泽泻 (2)
- 粘膜 (5)
- 占位性 (1)
- 针灸 (1)
- 症状 (15)
- 支原体 (5)
- 直肠 (3)
- 注射器 (2)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