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6日星期五
人类自己制造了艾滋病
近年来,名国着名科学家致力于寻找艾滋病的病原体和治疗方法,却很少问津发病的起因,即使有的科学家提及病因与非洲绿猴有关,也不加深究而轻易地默认了。通常,欲要有效地扑灭传染病的滋生,首先要查明发病的起因,由此才能有针对性地找出防治方法。何以对艾滋病的做法却一反常态呢?对此,日本神奈川县立医院内科主任永井明认为其中定有难言的隐情。
?艾滋源于非洲说质疑?
首先,永井对目前提出的艾滋病最早起源于非洲绿猴的说法表示怀疑,认为没有任何根据。如果说在中非扎伊尔等地有吃猴肉的习惯,很可能是男女在捕捉猴子时被咬伤,或者在杀猴的时候因接触猴血,致使病原体钻进人体内。那么,令人不解的是,非洲绿猴早在几万年前就与人类一起共存,何以现在才染上艾滋病?再者,既然中非是艾滋病的发源地,何以当地的艾滋病患者却很少。相反,美国从最初在同性恋者身上发现艾滋病以来,病例日见增多,却是艾滋病的新发源地呢?
目前,作为非洲起源说的根据是,大约十分之一的绿猴有称为类似艾滋病病毒的STLVIII(猴T细胞白血病病毒)。其次,非洲的艾滋病病毒抗体呈阳性的居住分布,与非洲绿猴的生息地区分布大体上吻合。再者,中非的地方病的症状与艾滋病相似,等等。但是,这些皆是推测,如果对各种资料进行深入追究,发现哪一个根据都很软弱。相反,它们最大的共同之处是基于艾滋病在非洲发生的预断下进行讨论。再如关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从中非黑人经加勒比群岛携带进入美国或直接携带到欧洲,这上也只是推测。
在医学界,最先主张非洲起源说是美国国家肿瘤研究所(NCI)的罗伯特·盖洛博士,他是病毒学家,而且是该所艾滋病研究小组的领导人。盖洛博士的依据是于1982年提出的艾滋病病原体是逆转录病毒的假说。爱滋病是由逆转录病毒(在此是指ATLV,即成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大量分布在中非和加勒比海各国,基于这个假说做出了向欧美传播途径的推测。但是,不久判明,ATLV不是艾滋病病毒。按道理说,非洲起源说的根据已在复存在,艾滋病的起因仍不清楚。1983年法国马斯德研究所的吕卡·蒙塔尼埃小组从艾滋病患者身上首次分离出艾滋病病原体,命名为LAV(淋巴结病相关病毒)。这时,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盖洛博士否定了蒙塔尼埃的结论。接着,他于1984年发表了HTLVIII(人体T细胞白血病病毒III)是真正的病原体。此后,双方各自主张自己是第一发现者,并不断地相互攻击。
现在看来,这两种均属于世界科学界公认的四个科研组最早分离并鉴定出艾滋病的病原体。国际病毒分类学委员会鉴于HTLVIII的命名能表示出爱滋病病毒的家谱,且它的发现者盖洛又是艾滋病研究的前驱,LAV则是最先发现的艾滋病病毒的命名,因此决定将艾滋病病毒的名称暂定HTLVIII/LAV。
奇怪的是,此后医学界不再谈论艾滋病的起因在哪里,而致力于寻找爱滋病的治疗方法,这种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受盖洛等人的影响。由于政府、军方、制药财团掌握着研究经费,在权威的授意下,决不允许对艾滋病的起源越出现有说法一步,这种傲慢的态度表明在其背后隐去了艾滋病发生的真相。
?一东一西并非偶然?
从洛杉矶最先发现艾滋病患者,到以后波及美国大陆的东部和西部,何以在一东一西?如果探讨一下这个疑问,不由得发现奇怪的吻合。
1969年间,东部是马萨诸塞州新英格兰地区的猴园,西部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灵长类研究所,猿猴集体发生了伴随与艾滋病同样的免疫缺陷症的疾病。显然,这是进行某种病毒的动物实验所造成的。
另一方面,从时代背景来看,遗传工程正迅速发展,与生物武器的对象从细菌变为病毒的时间刚好一致,即在寻求作为新的生物武器的病毒的同时,在技术上基因重组为其实现提供了可能。而且这些研究的中心是设在马里兰州的迪特里克堡的美军生物战研究中心,与盖洛博士所属的NCI有密切的工作关系。因此,作为动物试验的对象,有使用非洲绿猴的事实。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nbsp;nbsp;1nbsp;nbsp;2nbsp;nbsp;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标签
- 艾滋病 (65)
- 艾滋病毒 (5)
- 爱滋病 (1)
- 安全套 (1)
- 白带 (2)
- 膀胱 (11)
- 膀胱炎 (6)
- 包皮 (12)
- 北京 (2)
- 标本 (1)
- 病毒 (20)
- 病人 (2)
- 病原体 (6)
- 部位 (4)
- 超声 (4)
- 车前子 (2)
- 处方 (2)
- 窗口 (1)
- 醋酸 (2)
- 大青叶 (2)
- 带毒者 (1)
- 滴虫 (3)
- 发病率 (2)
- 发生 (2)
- 肺泡 (1)
- 分泌物 (9)
- 疯牛病 (1)
- 妇女 (4)
- 附睾 (19)
- 杆菌 (4)
- 感染率 (3)
- 睾丸 (4)
- 膏剂 (1)
- 宫颈 (2)
- 股癣 (1)
- 瓜葛 (2)
- 龟头 (32)
- 国家 (2)
- 赫斯 (1)
- 红斑 (1)
- 患处 (5)
- 患者 (6)
- 黄柏 (1)
- 磺胺 (1)
- 机会 (1)
- 基因 (1)
- 激光 (2)
- 几内亚比绍 (1)
- 尖锐湿疣 (89)
- 结核病 (2)
- 精囊 (4)
- 精子 (1)
- 静脉注射 (1)
- 局部 (4)
- 菌落 (1)
- 菌丝 (1)
- 抗体 (4)
- 苦参 (2)
- 溃疡 (3)
- 例数 (1)
- 疗程 (2)
- 疗法 (3)
- 淋巴结 (5)
- 淋巴细胞 (1)
- 淋巴腺 (1)
- 淋病 (44)
- 螺旋体 (3)
- 洛杉矶 (1)
- 妈妈 (1)
- 马齿苋 (2)
- 梅毒 (67)
- 美国 (1)
- 咪唑 (1)
- 泌尿系 (14)
- 免疫 (4)
- 耐药性 (2)
- 男性 (2)
- 念珠 (4)
- 尿道 (62)
- 尿道炎 (36)
- 尿频 (1)
- 尿液 (1)
- 女性 (1)
- 疟疾 (2)
- 疱疹 (15)
- 盆浴 (1)
- 皮肤 (1)
- 气血 (2)
- 前列腺 (2)
- 前列腺炎 (3)
- 潜伏期 (3)
- 青霉素 (12)
- 清热解毒 (1)
- 庆大霉素 (3)
- 穹窿 (1)
- 丘疹 (2)
- 球蛋白 (1)
- 球菌 (2)
- 区别 (2)
- 缺陷 (1)
- 人体 (2)
- 肉芽肿 (4)
- 乳头 (2)
- 软膏 (1)
- 神经 (1)
- 神经痛 (2)
- 肾小球 (2)
- 肾盂 (14)
- 生殖器 (8)
- 湿疣 (12)
- 试剂 (1)
- 输尿管 (2)
- 双球菌 (1)
- 死亡率 (1)
- 胎儿 (1)
- 体内 (2)
- 同性恋 (1)
- 头孢 (2)
- 涂片 (2)
- 土茯苓 (1)
- 土霉素 (4)
- 外阴 (8)
- 微波 (2)
- 我国 (1)
- 卧具 (1)
- 乌鲁木齐 (1)
- 乌药 (2)
- 细胞 (6)
- 细胞核 (2)
- 细菌 (5)
- 下疳 (10)
- 消毒剂 (3)
- 校花 (1)
- 性病 (41)
- 性关系 (1)
- 性生活 (2)
- 性行为 (1)
- 性征 (1)
- 胸腺 (2)
- 血清 (1)
- 血液 (1)
- 牙根 (1)
- 眼病 (1)
- 阳气 (1)
- 阳性 (1)
- 腰痛 (1)
- 药物 (3)
- 衣原体 (19)
- 医生 (1)
- 医务人员 (1)
- 疫苗 (3)
- 阴部 (1)
- 阴道 (6)
- 阴茎 (1)
- 阴囊 (1)
- 阴虱 (5)
- 月经 (2)
- 泽泻 (2)
- 粘膜 (5)
- 占位性 (1)
- 针灸 (1)
- 症状 (15)
- 支原体 (5)
- 直肠 (3)
- 注射器 (2)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