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9日星期六
如何治疗梅毒
我国卫生部于1991年11月颁发了梅毒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特附在这里供大家参照执行。
一、梅毒的诊断标准
(一)诊断原则
1、梅毒螺旋体可侵犯人体多个系统,出现多种与其他疾病相似症状和体征,因此必须根据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慎重作出诊断。
2、询问病史应注意婚外性行为(包括嫖娼、卖淫或同性恋史)、梅毒感染史(包括既往治疗史)、配偶感染史、婚姻状况、妇女妊娠、生育史等。对胎传梅毒应了解其生母的性病史。
3、体检:应作全面体格检查,注意全身皮肤、粘膜、骨骼、口腔、外阴、肛门及表浅淋巴结肿大等,必要时进行心脏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及其他系统检查、妇科检查等。
4、实验室检查:
(1)梅毒血清学试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如VDRL、RPR、USR等,为筛查试验;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如TPHA、FTA-ABS等,为证实试验。
(2)暗视野检查梅毒螺旋体。
(3)组织病理检查。
(4)脑脊液检查。
(二)各期梅毒诊断标准
1、一期梅毒
(1)病史:有感染史,潜伏期一般为2~3周。
(2)临床表现:
a.硬下疳直径1~2cm,圆形或椭圆形,稍高出皮面,表面轻度糜烂或浅溃疡,少许分泌物,呈肉红色或暗红色,不痛不痒,触诊时有软骨样硬度。一般单发也可多发。多见于外生殖器,也可见于肛门、宫颈、口唇、乳房、手指等部位。
b.腹股沟淋巴结或患部近卫淋巴结可肿大,常为数个,大小不等,质硬,不粘连,不破溃,无痛感。
c.可自行消退。
(3)实验室检查:
a.暗视野显微镜检查:皮损组织液或淋巴结穿刺液可查见梅毒螺旋体。
b.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如感染不足2至3周,非螺旋体抗原试验可为阴性,4周后复查可为阳性。
以上两项试验有一项阳性即可。
2、二期梅毒
(1)病史:有感染史,可有一期梅毒史,病期在2年以内。
(2)临床表现:
a.皮疹为多形态,包括斑疹、丘疹、鳞屑性皮疹、脓疱疹等,常泛发对称,掌跖易见暗红斑及脱屑性斑丘疹。外阴及肛周皮疹多为湿丘疹及扁平湿疣等,不痛不痒,头部可出现虫蚀样脱发。二期复发梅毒皮损局限,数目较少,尚可见环形皮疹。
b.口腔可发生粘膜斑。
c.全身可出现轻微不适及浅表淋巴结肿大。
(3)实验室检查:
a.暗视野显微镜检查:二期皮疹尤其是扁平湿疣、湿丘疹及粘膜斑的渗出液内可查见梅毒螺旋体。
b.梅毒血清学试验为强阳性。
3、三期梅毒(晚期梅毒)
(1)病史:有感染史,可有一期或二期梅毒史。病期在2年以上。
(2)临床表现:
结节性皮疹及近关节结节、皮肤、粘膜、骨骼树胶样肿等。消化系统受累以肝梅毒多见。心血管系统受累以单纯性主动脉炎、主动脉瓣闭锁不全和主动脉瘤多见。神经系统受累以梅毒性脑膜炎、脊髓痨和麻痹性痴呆多见。
(3)实验室检查:
a.梅毒血清学试验:非螺旋体抗原试验大多为阳性,亦可阴性。螺旋体抗原试验为阳性。
b.组织病理检查。
(二)晚期梅毒:包括有三期皮肤、粘膜、骨损害等患者,病期在两年以上的潜伏梅毒,心血管梅毒和神经梅毒等。对于良性晚期梅毒(血管、粘膜及骨等)可予以普鲁卡因青霉素G肌肉注射,每日一次,每次60万单位,共15次,总剂量900万单位。或用苄星青霉素每周肌肉注射一次,每次240万单位,共三次,总量720万单位。
对于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梅毒不用苄星青霉素而用普鲁卡因青霉素,每天肌注一次,每次60万单位,至少20次,总剂量1200万单位以上。
晚期及晚期潜伏梅毒经治疗后,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血清学不发生明显改进。治疗后,应每年检查一次。神经梅毒患者应每年检查脊髓液,至取得较理想的改进,一般细胞及蛋白含量恢复较早而脊髓液的血清学反应恢复较迟。
对于晚期梅毒患者的配偶及治疗前所生的子女应进行检查。
(三)对孕妇梅毒患者的治疗:早期梅毒患者如能早期治疗可防止发生先天梅毒。
在梅毒流行区,对可能患梅毒的孕妇,应在怀孕的前三个月及产前三个月,至少各进行一次血清学检查。如为阳性,病史及体检符合梅毒时,应按所患梅毒的分期予以青霉素治疗。
(四)早期先天梅毒患者的治疗:对已经治疗的梅毒孕妇所生的婴儿,应进行临床及血清学检查,直至血清学检查转阴或维持阴性三个月以上为止。若发生临床症状或放射学检查有骨梅毒损害,或血清学滴度上升二管以上或持续升高时,或孕妇未经充分青霉素治疗或无条件对婴儿进行仔细检查时,须给婴儿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可用普鲁卡因青霉素肌肉注射,每日一次,每次每公斤体重予以5万单位,连续注射十天,总剂量一般在150万单位至300万单位左右。对于不便连续注射而脊髓液正常的早期先天梅毒儿,可肌注苄星青霉素,一次注射每公斤体重5万单位。
(五)晚期先天梅毒的治疗:两岁以上的先天梅毒治疗方法可按成人的相应病期进行,其用量不超过成人的剂量。
青霉素是高效抗梅毒螺旋体的药物,血清浓度高于0.03单位/毫升时,即可杀灭梅毒螺旋体。由于青霉素注射后引起大量的螺旋体死亡放出异性蛋白,可引起Jarisch-Herxheimer反应。在早期患者这种反应常在注射后3-12小时出现发热,乏力及皮肤损害或骨膜炎疼痛症状等加重,但一般并不严重,可于24小时左右缓解。但在晚期梅毒偶可引起病灶性反应,如注射后心血管梅毒患者出现心绞痛、心律不齐,甚至发生主动脉瘤破裂等;亦可使神经梅毒症状加重,如耳聋加重或出现头痛症状。有人主张在用青霉素治疗心血管或神经梅毒前2-3日,开始用强的松,可减轻Jarisch-herxheimer反应。服法,每日20-30毫克,治疗开始2-3后,如无反应或反应较轻即逐渐减量,停止此种预防措施。
其它抗生素:目前有许多青霉素以外的抗生素用于治疗梅毒螺旋体。这些抗生素有红霉素类如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利君沙;四环素类如强力霉素,土霉素,链霉素。近几年又试用头孢曲松钠,头孢噻肟钠,临床上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治疗原则
对早期梅毒要彻底治愈以消灭传染源,对晚期梅毒则要求控制症状,保护器官功能,延长生命,提高工作能力。
治疗必须早期足量、正规、按计划完成疗程,并进行治疗后追踪,以发现复发。治疗前必须进行系统检查。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标签
- 艾滋病 (65)
- 艾滋病毒 (5)
- 爱滋病 (1)
- 安全套 (1)
- 白带 (2)
- 膀胱 (11)
- 膀胱炎 (6)
- 包皮 (12)
- 北京 (2)
- 标本 (1)
- 病毒 (20)
- 病人 (2)
- 病原体 (6)
- 部位 (4)
- 超声 (4)
- 车前子 (2)
- 处方 (2)
- 窗口 (1)
- 醋酸 (2)
- 大青叶 (2)
- 带毒者 (1)
- 滴虫 (3)
- 发病率 (2)
- 发生 (2)
- 肺泡 (1)
- 分泌物 (9)
- 疯牛病 (1)
- 妇女 (4)
- 附睾 (19)
- 杆菌 (4)
- 感染率 (3)
- 睾丸 (4)
- 膏剂 (1)
- 宫颈 (2)
- 股癣 (1)
- 瓜葛 (2)
- 龟头 (32)
- 国家 (2)
- 赫斯 (1)
- 红斑 (1)
- 患处 (5)
- 患者 (6)
- 黄柏 (1)
- 磺胺 (1)
- 机会 (1)
- 基因 (1)
- 激光 (2)
- 几内亚比绍 (1)
- 尖锐湿疣 (89)
- 结核病 (2)
- 精囊 (4)
- 精子 (1)
- 静脉注射 (1)
- 局部 (4)
- 菌落 (1)
- 菌丝 (1)
- 抗体 (4)
- 苦参 (2)
- 溃疡 (3)
- 例数 (1)
- 疗程 (2)
- 疗法 (3)
- 淋巴结 (5)
- 淋巴细胞 (1)
- 淋巴腺 (1)
- 淋病 (44)
- 螺旋体 (3)
- 洛杉矶 (1)
- 妈妈 (1)
- 马齿苋 (2)
- 梅毒 (67)
- 美国 (1)
- 咪唑 (1)
- 泌尿系 (14)
- 免疫 (4)
- 耐药性 (2)
- 男性 (2)
- 念珠 (4)
- 尿道 (62)
- 尿道炎 (36)
- 尿频 (1)
- 尿液 (1)
- 女性 (1)
- 疟疾 (2)
- 疱疹 (15)
- 盆浴 (1)
- 皮肤 (1)
- 气血 (2)
- 前列腺 (2)
- 前列腺炎 (3)
- 潜伏期 (3)
- 青霉素 (12)
- 清热解毒 (1)
- 庆大霉素 (3)
- 穹窿 (1)
- 丘疹 (2)
- 球蛋白 (1)
- 球菌 (2)
- 区别 (2)
- 缺陷 (1)
- 人体 (2)
- 肉芽肿 (4)
- 乳头 (2)
- 软膏 (1)
- 神经 (1)
- 神经痛 (2)
- 肾小球 (2)
- 肾盂 (14)
- 生殖器 (8)
- 湿疣 (12)
- 试剂 (1)
- 输尿管 (2)
- 双球菌 (1)
- 死亡率 (1)
- 胎儿 (1)
- 体内 (2)
- 同性恋 (1)
- 头孢 (2)
- 涂片 (2)
- 土茯苓 (1)
- 土霉素 (4)
- 外阴 (8)
- 微波 (2)
- 我国 (1)
- 卧具 (1)
- 乌鲁木齐 (1)
- 乌药 (2)
- 细胞 (6)
- 细胞核 (2)
- 细菌 (5)
- 下疳 (10)
- 消毒剂 (3)
- 校花 (1)
- 性病 (41)
- 性关系 (1)
- 性生活 (2)
- 性行为 (1)
- 性征 (1)
- 胸腺 (2)
- 血清 (1)
- 血液 (1)
- 牙根 (1)
- 眼病 (1)
- 阳气 (1)
- 阳性 (1)
- 腰痛 (1)
- 药物 (3)
- 衣原体 (19)
- 医生 (1)
- 医务人员 (1)
- 疫苗 (3)
- 阴部 (1)
- 阴道 (6)
- 阴茎 (1)
- 阴囊 (1)
- 阴虱 (5)
- 月经 (2)
- 泽泻 (2)
- 粘膜 (5)
- 占位性 (1)
- 针灸 (1)
- 症状 (15)
- 支原体 (5)
- 直肠 (3)
- 注射器 (2)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