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2日星期六
“艾滋”八问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准确命名应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英文写法为:Acquired(获得性)Immune(免疫力)Deficiency(缺陷、缺乏)Syndrome(综合征、症)。缩写为“AIDS”。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为HIV)引起的疾病,从艾滋病的名称中可以获知:
(1)获得性,表示其病因是后天获得的,并非先天俱来的(母婴传播是后来才发现的);
(2)免疫缺陷,表示其致病机理是造成人体免疫功能的损伤;
(3)综合征,表示其临床表现不是一个症状,而是多个征候的表现。
二、什么是“窗口”期的艾滋病感染者
从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到出现症状这段时间称为艾滋病的潜伏期,一般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为7-10年,处于潜伏期而毫无症状的病人是具有传染性的。近年来发现,当人体被艾滋病病毒感染后,必须经过一些日子才能测出体内的艾滋病病毒抗体。身体内已有艾滋病病毒,而且具有传染性,但又毫无症状,血中又检测不到艾滋病病毒抗体,这段时期被称为“窗口”期,“窗口”期大约为2周至3个月。如果输入(接受)“窗口”期感染者的血液或是和他人共用一具注射器,则有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危险;与“窗口”期感染者发生性接触,同样也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因此,“窗口”期是隐匿而且最危险的艾滋病危险人群。
三、HIV如何使人体免疫力丧失?
HIV是一种极为细小的球形病毒,其结构简单,外壳是由蛋白质组成、核心部分是一种称为核糖核酸(RNA)的遗传物质,医学上称这类病毒为“逆转录病毒”。HIV进入人体后主要寄生于免疫系统的T4淋巴细胞内,经过“逆转录”后,病毒中的RNA就转为病毒DNA(去氧核糖核酸),并直接嵌入到淋巴细胞内固有的细胞DNA上(DAN是遗传基因的主要物质),两者紧紧地联在一起,人体没有能力分开它,如果真能把病毒DNA杀灭,势必也同时杀灭了淋巴细胞DNA。当HIV侵入人体后由潜伏状态进入活跃状态时,细胞内的病毒DNA会受到激发而复制出数以千计的HIV来,而新制成的HIV会从细胞中释出。并侵袭其他健康的T4淋巴细胞。就这样,HIV不断地增殖,而T4淋巴细胞则不断地受到破坏,最后终致全身免疫力的渐渐丧失,导致了众多合并症而死亡。
四、感染者与病者有何不同?
感染者系指受到HIV的感染但没有发病;“病者”则指已有症状出现的艾滋病人。前者在外表或体内情况均与常人无异,但约有一半的感染者可在10年后发展成艾滋病者。如果受感染者是儿童,则其潜伏期会更短,约40%在3年内便可转变为艾滋病者。对于成年人,在被感染后也会有50%不发展成病者。发病时的临床特征是长期的淋巴结肿胀、发热、体重骤减、极度疲倦、夜间出汗、腹泻、鹅口疮(一种口腔溃疡性疾患)等。这些症状被称为“艾滋病相关综合征”。当免疫系统变得很衰弱时,便可认为患上艾滋病了,这时的主要特征是“伺机性感染”的出现,如合并肺囊虫性肺炎或卡波济肿瘤等等。但要记住,在出现“相关综合征”时,要注意鉴别诊断,因为一些症状并非艾滋病独有。
五、HIV是怎样传播的?
主要途径有三:
(一)性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本世纪末,经性接触感染的人数将占全部感染人数的90%(包括同性性接触在内),而且妇女占其中的大多数。这些妇女多数是有多个性伙伴者。据泰国调查,在各自有多个性伙伴者中,男性感染率是7%~9%、女性则23%。另据研究,1名健康男子同1名已感染艾滋病毒的女子发生1次性交,这名男子被感染的危险性是1/300;而1名健康女子与1名已感染艾滋病毒的男子发生1次性交,这名女子被感染的危险性变为1/100,如果这名女子原已患有其他性病,则其感染艾滋病危险性升为1/20~30。有三类人被认为是HIV感染的危险人群:妓女;与妓女有过性交者;多个性伙伴的男男女女。
(二)血液传播共用未灭毒的注射器和针头;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骨髓移植、器官移植、人工授精;使用未经灭毒的牙科器械、针灸针,或作其他手术时通过血液传播;可引起血液传播的其他途径;
(三)母婴传播父母双方或一方感染艾滋病病毒,都可使无辜的婴儿受害。受感染的婴儿存活时间通常不能超过2-3年,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所生婴儿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约占1/3。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母亲在怀孕后,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胎盘直接到达婴儿体内,使婴儿感染艾滋病病毒。怀孕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当婴儿经过母亲产道时,可以受到母亲携带的艾滋病病毒的感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母亲,乳汁中含有艾滋病病毒,当婴儿吸吮乳汁时,可感染艾滋病。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nbsp;nbsp;1nbsp;nbsp;2nbsp;nbsp;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标签
- 艾滋病 (65)
- 艾滋病毒 (5)
- 爱滋病 (1)
- 安全套 (1)
- 白带 (2)
- 膀胱 (11)
- 膀胱炎 (6)
- 包皮 (12)
- 北京 (2)
- 标本 (1)
- 病毒 (20)
- 病人 (2)
- 病原体 (6)
- 部位 (4)
- 超声 (4)
- 车前子 (2)
- 处方 (2)
- 窗口 (1)
- 醋酸 (2)
- 大青叶 (2)
- 带毒者 (1)
- 滴虫 (3)
- 发病率 (2)
- 发生 (2)
- 肺泡 (1)
- 分泌物 (9)
- 疯牛病 (1)
- 妇女 (4)
- 附睾 (19)
- 杆菌 (4)
- 感染率 (3)
- 睾丸 (4)
- 膏剂 (1)
- 宫颈 (2)
- 股癣 (1)
- 瓜葛 (2)
- 龟头 (32)
- 国家 (2)
- 赫斯 (1)
- 红斑 (1)
- 患处 (5)
- 患者 (6)
- 黄柏 (1)
- 磺胺 (1)
- 机会 (1)
- 基因 (1)
- 激光 (2)
- 几内亚比绍 (1)
- 尖锐湿疣 (89)
- 结核病 (2)
- 精囊 (4)
- 精子 (1)
- 静脉注射 (1)
- 局部 (4)
- 菌落 (1)
- 菌丝 (1)
- 抗体 (4)
- 苦参 (2)
- 溃疡 (3)
- 例数 (1)
- 疗程 (2)
- 疗法 (3)
- 淋巴结 (5)
- 淋巴细胞 (1)
- 淋巴腺 (1)
- 淋病 (44)
- 螺旋体 (3)
- 洛杉矶 (1)
- 妈妈 (1)
- 马齿苋 (2)
- 梅毒 (67)
- 美国 (1)
- 咪唑 (1)
- 泌尿系 (14)
- 免疫 (4)
- 耐药性 (2)
- 男性 (2)
- 念珠 (4)
- 尿道 (62)
- 尿道炎 (36)
- 尿频 (1)
- 尿液 (1)
- 女性 (1)
- 疟疾 (2)
- 疱疹 (15)
- 盆浴 (1)
- 皮肤 (1)
- 气血 (2)
- 前列腺 (2)
- 前列腺炎 (3)
- 潜伏期 (3)
- 青霉素 (12)
- 清热解毒 (1)
- 庆大霉素 (3)
- 穹窿 (1)
- 丘疹 (2)
- 球蛋白 (1)
- 球菌 (2)
- 区别 (2)
- 缺陷 (1)
- 人体 (2)
- 肉芽肿 (4)
- 乳头 (2)
- 软膏 (1)
- 神经 (1)
- 神经痛 (2)
- 肾小球 (2)
- 肾盂 (14)
- 生殖器 (8)
- 湿疣 (12)
- 试剂 (1)
- 输尿管 (2)
- 双球菌 (1)
- 死亡率 (1)
- 胎儿 (1)
- 体内 (2)
- 同性恋 (1)
- 头孢 (2)
- 涂片 (2)
- 土茯苓 (1)
- 土霉素 (4)
- 外阴 (8)
- 微波 (2)
- 我国 (1)
- 卧具 (1)
- 乌鲁木齐 (1)
- 乌药 (2)
- 细胞 (6)
- 细胞核 (2)
- 细菌 (5)
- 下疳 (10)
- 消毒剂 (3)
- 校花 (1)
- 性病 (41)
- 性关系 (1)
- 性生活 (2)
- 性行为 (1)
- 性征 (1)
- 胸腺 (2)
- 血清 (1)
- 血液 (1)
- 牙根 (1)
- 眼病 (1)
- 阳气 (1)
- 阳性 (1)
- 腰痛 (1)
- 药物 (3)
- 衣原体 (19)
- 医生 (1)
- 医务人员 (1)
- 疫苗 (3)
- 阴部 (1)
- 阴道 (6)
- 阴茎 (1)
- 阴囊 (1)
- 阴虱 (5)
- 月经 (2)
- 泽泻 (2)
- 粘膜 (5)
- 占位性 (1)
- 针灸 (1)
- 症状 (15)
- 支原体 (5)
- 直肠 (3)
- 注射器 (2)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